学校主页 学院主页 社会史中心

课程信息

首页» 学生培养» 课程信息

山西票号研修班(一):山西票号与山西商人历史概论

发布者: 时间:2022-10-15浏览量:

10月9日晚7时,山西票号研修班正式开课,第一讲由杨波老师主持,孟伟教授主讲,题目为“山西票号与山西商人历史概论”,来自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河北大学的6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课程。

首先,孟老师围绕“三代人的学术研究史”展开叙述,重点讲述了山西票号与山西商人学术史的发展演进脉络。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晋商”研究的第一次热潮,陈其田著《山西票庄考略》是目前已知中国学者关于山西票号最早的史料成果。同一时期,卫聚贤在收集整理票号史料和访查票号商人及其后代的基础上发表数篇文章,并完成《山西票号史》的写作。上海沦陷后,由上海金融研究院所保管的这批资料落于日人之手,流转至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山西财经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等机构开始有计划地对晋商和票号史料进行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并完成《山西票号史料》初稿。平遥人石生泉所著《平遥票号史》也为票号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改革开放以来,被“文革”打断的山西票号研究重新焕发生机,在孔祥毅、黄鉴晖、张正明、史若民等学者的努力和引导下,相关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山西票号史料》及其增订本的出版有效填补了票号研究的史料空白。同时,滨下武志等于1990年编辑出版了《山西票号资料·书简篇(一)》,流落到日本的众多票号资料得以公开。

33283f1a067d4054897426e26b42471b.png    

图1:授课现场


孟老师在对比不同票号研究专著时强调,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在史料运用、分析视角和写作方法上的差异对票号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要以票号原始金融经营文书为根本,将史料归纳与宏观分析相匹配,用史料解析和演绎山西票号历史,并注重研究内容背后的现代性。他希望通过研修班的长期学习,学员能够清晰梳理出明清山西商人的历史脉络,培养识读、运用、研究文献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一系列真正的学术命题,通过持久的努力实现对山西票号史乃至中国货币史和金融史的重新构建。

其后,孟老师以《祁太平金融中心:区域经济腾飞的金融叙事与判断》为主题对金融中心与票号研究的关系展开论述。他强调,要以历史的视角看待区域金融,并具体讲述了从广州、张家口到祁太平金融中心再到天津、上海的中国百年金融中心移动轨迹。金融中心必须有特定的空间,祁太平地区狭义上是指祁县、平遥、太谷,广义上则包括清徐、榆次、太谷、祁县等地。山西票号离不开金融市场,祁太平地区对山西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值得深入思考。

d6a78697ba1047509e6200efcc7b8e05.png

图2:授课讲义


孟老师进一步指出,山西票号的经营核心在于用“符号化”的汇兑形式代替白银空间运动,当票号的利润高于土地经营和商业经营时,会吸引更多资本加入,从而引起技术的革新,并最终形成山西票号的金融经营“六要素”——书信经营、本平设置、龙门账核算、分号设置、祁太平标期、资本运营。孟老师最后总结到,对金融中心研究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票号研究本身。以货币金融为视角的中国近代历史演进脉络可以将“金融中心”作为抓手,其中“祁太平金融中心”就是一个关键节点,与票号的兴衰密切对应。

cbb6e59ce1114d519973c7dd99ef475d.png

图3:授课现场


本次授课共持续两个多小时,孟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具体展示了百余年来山西票号史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理论,并指明了今后的研究路径,为后续课程开了个好头。通过此次课程,新生对晋商研究有了初步感受,高年级学生则借此对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进行了反思。课后,杨波老师要求每位学生都撰写课堂感悟,以便对授课效果进检验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