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表
首页»
学术动态»
文章发表
国奖采访| 硕士研究生:冀苗
发布者: 时间:2022-11-20浏览量:
冀苗:女,1997年出生,山西省平遥县人。2020年起就读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从魏晓锴教授,现为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经济史、山西地方史,在《近代中国》《中国茶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022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我本科毕业于晋中学院历史学专业,通过对本科学校所开设历史学课程的系统学习,我打下了一定的史学研究基础。
2020年9月,我成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过去近三年的学习中,我跟随魏晓锴教授继续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求学路上,和班级里众多优秀的同学相比,我自知资质平庸,幸得恩师魏晓锴教授传道授
业解惑。
魏老师从论文选题到发表学术论文再到完成毕业论文,对我倾尽所能地指导和点拨,若没有魏老师对我三年学术之路的规划和指引,我如何能在三年里获得那
些成果。
魏老师治学严谨认真,为人宽厚仁爱,仍记得在研一入学时,魏老师殷切叮嘱我道,要“认真做事、谨言慎行”,这让我面对未来的考验时愈发严谨、稳重、坚韧,他那些真切而有哲理的话语值得我牢记一生。
自入学后,我在导师的指点下认真读书、努力钻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深刻感受到历史学文献和档案的浩如烟海,并在学术底蕴上有所积累。在魏老师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山西商人的商业规程作为我的研究对象。《晋商史料集成》中收录的“办布规程”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史料,由于山西商人的商业文书书写方式较多,内容结构和逻辑不甚清晰,对字迹的识别成为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刚入学的我对这些陌生的材料毫无头绪,只得硬着头皮向魏老师请教,承蒙不弃,魏老师不厌其烦地解答了我诸多繁琐的认字问题,并且指导完善我梳理史料的方式方法。入门之后,在魏老师和陈稷东师兄的带领下,我对商业规程的办茶规程和办布规程进行了辨识和梳理,这项工作对我今后史料的整理和论文的写作帮助巨大!
发表在《近代中国》2021年第2辑的《从办布规程看清代民国山西商人布业贸易》(导师第一作者)一文,是我在读研期间认真撰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这篇论文从题目选定、提纲拟定、行文撰写、修改定稿,魏老师都给予了我精心的指导。其中在论文修改阶段,魏老师甚至细致到逐字逐句去教我论文写作和修改的方法,也就是在那时,我才真正具备一定的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之后,我又在魏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恩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我多次参加了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团队举办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讨会,并且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外经济思想前沿暑期课程班”等学术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令我开拓了眼界,更对以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写下这篇访稿,的确诚惶诚恐,这并非谦虚,而是肺腑之言。虽然在研究生阶段取得了一些微末的成绩,但是比起众多优秀的同学,我自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运气使然。但我也深知,运气并非成就,惟有朝乾夕惕,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最后呢,我还是很想感谢下我的导师魏晓锴教授,我的家人与挚友,以及所有的遇见与过往……
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写下这篇访稿,我感到十分荣幸。是导师魏晓锴教授一次次地对我的论文的修改和指导,才使我得以在这里和大家谈一下我论文写作的一些感悟。
论文的选题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后续研究的开展和文章的行文,论文的选题要大小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另外,选题最重要的是要有新意,注重学术创新,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注重理论层面的创新,避免在学界众多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从头讲、重复讲;其二,要有新的研究方法;其三,选题的创新也可以在材料上进行创新,可为老观点补充新材料,或为新材料补充新观点,亦可为老材料提出新观点。从我自身的研究方向来看,山西商人本是学界早已热门且成熟的研究内容,但从山西商人的规程为切入点的研究却不多,从这个角度努力深挖下去,自然形成自己的创新点;关于论文的题目,要做到“生动”、“新颖”、“简洁”,题目不可以是空话、套话,一般不用完整的句子,而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
论文的摘要以及关键词是一篇学术论文必备的部分,摘要起着“纳须弥于芥子”的作用,是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是让读者快速了解论文主要内容,负责吸引读者眼球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摘要虽然在文章的最开始,但摘要的撰写往往放在文章的最后部分,而且,在摘要中不可出现第一人称等主观内容;对于文章引言,最重要的是要逻辑清楚,层层递进,在引言部分也可突出文章的创新之处,巧妙地与学界已有成果进行学术对话;论文的结语是一篇论文的总结部分,既然是总结,也就意味着要说出自己研究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成果,还有什么不足。很多人会觉得这一部分和摘要等同,实际上不一样,摘要是全文的提炼,更突出“这篇论文写了什么”,而结论则突出的是“得到了什么成果,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等,结论要呈现一定高度。
在每次写文章时,我都会牢牢记住魏老师告诉我的话:“论文是给别人看的”。让读者阅读的体验感良好,是文章写作的重要内容,所以,论文写作必须重视结构逻辑和语言逻辑。其中,结构逻辑是指文章字、词、句、段、部、文等“意群”的完美组合,意群的逻辑性联动形成文章逻辑性,句与句、段与段、部分与部分相互关联,逻辑清晰,为整篇文章的逻辑规则奠定了基础。在初步完成一篇论文时,我一般会从论文整体到句子,从粗到细来回修改,在完成全部意群的逻辑性联动时,文章的修改工作也基本完成了。另外,关于文章的语言,其实每个论文写作者都具备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文章语言,这个并无统一范式,在自己语言和用词匮乏时,我的做法就是有选择性地多看多学多模仿,起码保证论文中的用词精准无误,语言顺畅平实。除此之外,论文的史料引用和注释也是文章主体重要的部分。先说文章史料引用,“孤证不立”是魏老师经常强调的内容,写文章时如果只有一条证据支持某个结论,那这个结论只能称为弱命题,所以文章的论证一定要充实有力。另外关于注释,注释是评判一篇学术文章是否专业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注释的规范。
以上是我对论文写作一些粗浅的看法,有任何纰漏和瑕疵恳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最后,我想说的是,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我从刚开始的“新手小白”到对论文写作有自己的经验可谈,完全得益于恩师魏晓锴教授一次次的授业解惑,现在的我对研究生学习、认识的水平依然有限,不过我坚信“星光不负赶路人”,既然选择学术道路,便只有抱定初心、踏实问道,方能得其始终。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