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院主页 社会史中心

通知公告

首页» 通知公告

中心师生应邀参加第一届晋商研究青年学者学生论坛

发布者: 时间:2021-11-19浏览量:

2021年11月14日,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主办召开“第一届晋商研究青年学者学生论坛”,中心多位师生应邀参加论坛并发表专题论文。

论坛开幕式由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副院长乔南主持。山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卫国,山西晋商文化基金会会长李茂盛,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春平,山西大学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瞿商教授先后致辞,表达了对论坛召开的祝贺和对晋商研究青年一代的期望。主旨发言阶段,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著名晋商研究专家张正明先生作了题为《明清晋商研究浅谈》的报告。分组讨论阶段,中心14位师生围绕山西票号、商人群体、商业制度、商业经营等问题发表了12篇学术报告,并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普遍好评。

周亚老师和曾才娇博士生的《山西票号的印章及其使用》以《晋商史料集成》中所见的山西票号印章为例,对山西票号印章的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指出印章在票号各类文献不仅具有防伪作用,其背后暗含着山西商人的特色,忠义任勇的商业精神,还有票号严谨的运营机制。杨波老师的《票号汇兑业务的收交平衡与业务协作》通过对《光绪十三年到十四年蔚泰厚济南分号信稿》分析指出,收交平衡是票号业务正常进行和利润实现的重要保证。票号收交平衡和分号之间的协作实际上也反映了票号的经营管理的制度和具体实践。邵雅丽硕士生的《论山西票号文献的甄别与归户》指出《晋商史料集成》中对“咸丰元年九月合盛元京信稿”等信稿的归户存在错误。在面对数量庞大的山西商人文献,需要对文献文本内容进行详尽地考证之后,才能得以利用和研究。高碧颖硕士生的《战乱视域下票号的危机因应》以《以咸丰十一年日昇昌平遥致广州分号信稿》为例,指出了票号面对战争因应手段的有效性与及时性,亦反映了票号面对社会变革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贾欣潮硕士生的《山西票号的书信传递》以蔚泰厚《京都往来信稿》为例,指出山西票号的书信传递特征表现为多元并存的传递方式、严密完善的操作规范、多地协作的动态经营。胡旭明硕士生的《“商汇”到“官汇”:道咸之后官款上解方式探析》通过对道咸之后官款上解方式的探析,指出了官款上借方式转变的背后对清政府和山西票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魏晓锴老师的《清代民国山西商人粮食贸易研究》以《百忍堂记集宝册》为中心,指出山西商人根据粮食贸易自身特色特点善于把握时机,并对各地市场货币体系驾轻就熟,进行粮食囤放和农产品期货贸易,这些成为这一时期山西粮食商人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晏雪莲老师的《晚清民初山西布商在湖北的棉布收购与运输研究》指出山西布商是南布北运的主要参与者。山西布商活跃于湖北各大产布区,形成了以汉水水系为勾连的办布集镇带,以旧口为中心,以市镇为据点,通过长庄、行店等模式采买布匹。冀苗硕士生的《从办茶规程看万里茶路晋商茶叶贸易》通过对办茶规程的探讨,指出晋商茶叶贸易从购茶到加工再到运输都制定出详细的规程,一条条细致的规程构成了晋商在万里茶路茶叶贸易的完整产业链。周超宇硕士生的《晚清山西布花商人商业运营中的货币行用问题探析》以商业文书为中心指出商业运营中自发形成的兑换、定价等货币行用规范克服了落后的货币制度对于市场交易造成的不利影响,也为价格机制运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弹性。

杨建庭老师的《从合伙到退伙:山西商人合伙资本调整》,以一份山西商人合同为例,指出从合约发展为初始“万金帐”的文书,体现了山西商人经营过程的制度性处理,同时打开了民间文献的生命史研究视角。梁晟熙和李蕾硕士生的《由商而学:晚清民国晋中商人教育事业特点与影响研究》以榆次常家为个案,对以常麟书为代表的常家人投身于新式教育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指出其在推动区域教育近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远影响。

中心一贯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和研究生的培养,通过青年教师论坛、文献研读班、学术年会、田野调查、线上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术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心“组团”参加本届青年学者论坛,是参会形式下的一次集体锻炼,其间,中心师生与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名青年学者和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互动和交流,对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展现中心学术追求产生了积极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