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院主页 社会史中心

田野考察

首页» 田野考察

历史文化学院平定陉道传统村落田野调查(五)

发布者: 时间:2021-07-27浏览量:

2021年7月25日,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平定陉道传统村落调查队围绕“官方驿道”内长城关隘区域进行专题调查。今天考察的村落是位于柏井镇的白灰村、将军峪村和甘桃驿村。

image.png

(固关长城南段防御体系)

白灰村,位于县城东90里处的深山腹地,因村东储存大量灰色白云岩而得名。白灰村地处晋冀要冲,据《西关志图终》载,明代以前一直是重要的军事关口,加之与固关长城南终端处的独特地理位置,经过历史积淀,使该村有关军事文物古迹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较多,从而形成了厚重的军事文化底蕴。白灰曾是一个多姓集居村庄,现以李姓人口为主,李姓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5%以上。相传村中李姓、康姓、梁姓等均由固关守军后裔迁移而来。白灰村现存历代庙宇十余座,大多在原址新修,遍布于村内外,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与信仰。

image.png

(白灰村“S”型建筑分布格局)

上午九点半,调查小队来到村委会。在李贵荣书记和李秀科老师的热心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位于村外的关帝庙遗址、五龙圣母庙以及村中的官房(五龙圣母五子庙)、观音堂、三教祠、三霄娘娘庙、后土娘娘庙等庙宇进行考察。

image.png

(白灰村村委会)

五龙圣母庙位于村西北500米处的叉口处,坐北朝南,现存历代碑刻十数通。2008年在庙院内建水窑时,挖出一块上书“冀宁路平定州施香炉一所……元国十四年”的石刻,由此推断,白灰早在元代以前就已形成聚落规模。

image.png

(白灰村五龙圣母庙)

五龙圣母五子庙位于村中官房,在古戏台对面,坐北朝南。庙宇由正殿和乐楼组成,乐楼耳墙镶嵌着重修壁碑;古戏台坐南朝北,建造年代待考。

image.png

(白灰村官房乐楼)

观音堂位于村南一座长满崖柏的高崖之上,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堂的传统庙会。

image.png

(白灰村观音堂)

三教祠位于村南的大肚岸脚下,坐西朝东,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霄娘娘庙位于村南观音庙西南,始建年代不详。后土娘娘庙位于村北200米处的西北沟口,该庙是祈求福佑万民、社稷平安之所。

经过短暂午休后,下午三点调查小队来到了将军峪村。该村位于柏井镇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全村共有108户,260口人,固关古长城自北向南从村台堖山穿脊而过。村东口有观音阁,始建于明末,损坏年代不详,1985年全村人筹集各种力量修复石基,2008年,村民慷慨解囊,广集善款,村委会鼎力支持,于当年建成,并延续了六月十九的传统庙会。

image.png

(将军峪村观音阁)

与白灰村相比,将军峪村的军事文化更为浓厚。村内现存土筑长城3000余米,石筑长城2000余米,是固关长城唯一的一段土长城。其上有将军台遗址一座、敌楼三个、烽火台三个,还有用于军事训练与生活的绊马沟、采石场、跑马场、饮马井等遗址,成为内长城关防体系的重要一环。

image.png

(将军峪村鸟瞰图)

下午四点左右,考察小队抵达了甘桃驿村。该村位于柏井镇20公里处,307国道和太旧高速横贯村境入冀,交通便利,历史悠久,相传村里盛产甜桃,又是驿站,故名甘桃驿,原村东西都有阁楼,东阁毁于抗战时期,现存西阁(观音文昌阁),刻有“晋阳吉地”四字。据阁上观音殿梁架题记载,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阁下为旧时通京驿道。

image.png

(观音阁下的古驿道车辙印)

村东现有原址新修的关帝庙,有旧碑1通。村中的学校内有旧碑3通。村南外是有名的盘龙山,上有明正德二年重建的石佛寺。

image.png

(甘桃驿村石佛寺)

该寺东西33.8米,南北13.3米,分布面积450.3平方米。原寺庙建筑在半山之间,人工砌筑护坡,距地面高约8米的崖壁上方形凹槽,应是为原崖前建筑开凿,崖前有柱础4个,一字排列,最东侧有一龛,正北处有石佛龛1个。

image.png

(石佛寺内佛殿与旧碑)

image.png

(甘桃驿村鸟瞰图)

晚上队员们继续整理搜集到的珍贵资料,并交流今日的学习心得,大家对于军事区内的村落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