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学院主页 社会史中心

田野考察

首页» 田野考察

田野调查|| 左权县羊角乡(二十七)

发布者: 时间:2022-07-27浏览量: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2022年暑期田野调查——左权县羊角乡(二十七)


2022年7月24日,张霞老师带领的考察队再次驱车前往羊角乡,进行本次田野考察的收尾工作。

8时,小组成员从酒店出发,经1小时车程到达高家井村。村书记刘某带大家率先前往旧村中心,真武观音阁、龙王庙、古戏台相间分布在此。以阁楼为中心,东侧原为供销社,西侧是为村内长者提供日常交流的公辨所。院内现存残碑多通,但因嵌入墙壁或用作台阶而无法识别,今只存清咸丰三年的重修碑,记录着捐款者的功德。古戏台位于西北方向,残损的面貌并未遮掩其古老的历史气息,考察组在戏台一角发现了清嘉庆十六年重修真武观音阁的碑记。东北方向为龙王庙,透过紧锁的门缝可见两尊龙王佛像竖立其中,庇佑全村风调雨顺、万事顺遂。

图1:高家井真武观音

图2:高家井古戏台

图3:高家井龙王庙


10时10分,前任村书记高某继续率领考察队前往中共晋冀豫区委员会旧址和《胜利报》报社旧址。旧址原为村里一位财主家的院落,抗战期间自愿转由李雪峰率领的八路军部队驻扎于此,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门前匾额上至今仍保留着和致祥三个大字,院内虽杂草丛生,古建筑一片坍塌之象,但屋檐上的五角星图案依然醒醒夺目,不禁勾起了参观者的红色革命记忆。

图4:中共晋冀豫区委员会旧址和致祥门匾

图5:旧址内残存建筑


11时07分,结束了高家井村的考察后,小组成员又前往邻近的四里庄村。在村民孙某带领下,大家首先来到位于村南的龙母庙,庙内供奉着龙王、龙母神像,墙壁上的两条彩绘龙像逼真传神。庙旁立着一通清光绪二十三年的水界碑,再现了周围村庄在历史时期的水利分配情况。11时35分,考察组来到位于村东北方向的文化广场,偏南位置现存有一通民国七年的碑刻,记录着合社修井的过程,再现了当时该地区水资源较为乏溃的社会现实。

图6:四里庄村龙母庙

图7:民国七年合社修井


12时,考察队前往附近的芹泉镇就餐并进行休整。14时30分,张霞老师决定对城区未进行调研的几个村庄进行扫尾工作。第一站前往的是刘家窑村,村口的观音堂显得格外醒目。顶着炎炎烈日,队员们登上数十个台阶,主殿前的左右两侧各立有一通重修观音堂的新碑,西侧墙壁内嵌着一通清康熙四十三的增修碑。院落东北方向的一尊六面体石柱仍得到当地人的祭拜,这座看似不太正式的神龛配有精美纹饰底座,主体若隐若现的文字已无法识别。

图8:刘家窑村观音堂

图9:清康熙四十三年增修观音堂碑

图10:六面体石柱神龛


16时10分,队员们以观音堂碑记上频繁出现的刘姓捐款者为线索,向当地村民了解村里的古建筑现存状况后,很快便在离村口不远处的位置发现了刘氏老宅。院内现仅存一间经过翻修的清代建筑,内供有刘氏祖先牌位。今仍居住在此的刘氏后人曹女士向考察组介绍了家族的世系情况。据可考资料证实,刘氏始祖刘中立生活于清康熙年间,其后代一支定居于刘家窑村,另一支则迁往今县城南街一带,后世子孙曾担任训导、县丞、翰林院学士等职务,清朝末年,因族人吸食鸦片而不幸遭遇家道衰落。

图11:刘氏家族建于康熙年间

图12:刘氏后曹女士小组成员讲述家族历史


16时50分,考察组抵达庄则村,旧村偏西位置仍保留有阁楼一座,二层为观音堂,堂内供奉着观音画像,堂正面右侧墙壁上嵌有一通清道光二年的重修观音堂碑,堂背部左侧墙壁内则有一通清乾隆五十五年的重修碑。堂前正东方向屹立着一座旧戏台,虽已是断壁残垣,但台内壁的数条毛主席语录仍字迹清晰,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特烙印。随后,小组成员一鼓作气来到村北的旧庙,庙内一片狼藉,未发现碑刻,仅存的几座残屋向世人诉说着庙宇的兴衰。

图13:庄则村清道光二年重修观音堂碑

图14:戏台内毛主席语录

图15:村北旧庙残屋


18时,拖着疲惫的身躯,考察队完成了小组本轮田野考察的全部任务。晚间后,杨建庭和张霞两位老师分别就本次田野作业进行总结,期待组员们可以在整理完善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查报告,选择恰当的切题点完成专题论文,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为此次考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领队:张霞

队员:朱琪、刘彦辰、岳文飞

拍照:岳文飞

记录:朱琪、刘彦辰

文稿:岳文飞

审稿:张霞

编辑:刘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