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首页» 科学研究
太行传统堡寨(村落)田野调查简报之望川村、屯城村
发布者: 时间:2021-10-23浏览量:
2021年10月21日,是“世界遗产视野中的太行古堡遗产价值研究”课题组进行田野调查的第四天。早上九点,调查小组乘车前往坐落于沁河之畔的润城镇望川村。
到达村里之后,刘老师与村中的文物保护员吕家义先生取得了联系。在吕先生的带领之下,我们一行人步行前往位于村西蜘蛛山上的千年古寺——开明寺。据介绍,开明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后于明正统、清康熙、乾隆、民国年间大规模重修。1986年列入晋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公布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去往开明寺的途中,我们从吕先生的口述中了解到许多文献中没有的历史。我们得知开明寺是阳城最早的寺庙,可以说,开明寺记载着望川村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
寺院奉禅宗之临济宗为正宗,康熙十五年(1676年)临济宗高僧宁夏府地藏寺住持斌雅禅师赴开明寺讲经达半年之久,内容收录在《嘉兴大藏经·斌雅禅师语录》。开明寺也曾有多名名士在此读书,学风大炽,曾为晋东南著名书院。据吕先生介绍,在解放之后,开明寺内的僧人还俗,娶妻生子,在开明寺周围建屋居住。20世界90年代后期,他们陆续迁移至望川村中。
由于年久失修、强降雨等原因,寺院内现存的建筑如藏经楼、三层楼、云中楼、准提阁等,受损比较严重。其中,藏经楼沿袭了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开明寺现存石碑有12通,其中有多名名士撰文。大部分碑刻保存良好,均保存于碑棚。而据吕先生介绍,原来开明寺曾经有80多通碑。
此外,开明寺现存建筑还有舍利塔和山门。塔为五层八角楼阁式。三层和第五层建成亭阁样子,样式美观,风格属清代,建造时间不详。
随后吕先生带领我们去了位于村东北的大庙。大庙曾经作为村中7年制学校的校舍,吕先生就是在这里毕业。大庙经历了较大程度的改造,现在的保存状况也不理想。庙中保存了3通碑刻,其中2通壁碑,另外一通嵌入墙内,可以观察到字迹清晰,但因角度原因无法拍照。
下午两点半,我们驱车前往屯城村。屯城村东有山,形似卧着的猛虎,叫虎谷山,故屯城村古时称虎谷。古往今来,屯城村不仅文物多多,而且名人辈出,声扬四方,元、明、清时达到鼎盛。三代从屯城走出四位进士、三位举人、两个国公、两个邵公、一个尚书、一个巡抚、一个参政。元代郑皋、郑鼎、郑制宜、郑钧祖孙四代,两封国公,二世平章。明清时期,张家五世之内曾出过张升、张慎言、张泰交三位进士,名扬青史。
到达屯城村后,我们先后考察了关帝庙(晋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庙(晋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郎庙、郑家祠堂、东岳庙(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郑家祠堂前,有1通刊立于元皇庆元年(1312年)的碑刻。碑刻厚重,与明清时期的碑刻不同。这通碑刻所刻碑文由两种语言组成,碑刻的上半部分是八思巴文(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下半部分是汉文。据《屯城村志》(内部资料,准印证号:[晋市]审内2019第1号)和《屯城史话》(王小圣,北岳文艺出版社,2016年),村内有4通元代碑刻,其中有3通是八思巴文和汉文2种语言勒石,另外2通是《加赠推忠赞治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封泽国公谥忠郑制宜敕书碑》(至大元年,1308年,碑已不存)、《加赠宣忠保节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忠肃郑鼎敕书碑》(皇庆元年,1312年,存屯城村)。还有1通元代碑刻是位于卧虎山甘谷山崖上的《甘谷感应双泉记》(元贞元年,1295年)。因天色已晚,只能明天再去考察。
屯城东岳庙建在卧虎山脚。东岳庙由山门、戏台、大殿、角楼、钟楼、西厢房、东长廊等构成。北面为大殿,南面为戏台。正殿台基为须弥座式,须弥座基雕饰尤具特色,中央4间束腰石上浮雕着人物、花卉等图案,在东面一间束腰石上刻有“时泰和戊辰年(1208年)己未月功毕,匠人高平县北赵庄赵琼同弟赵琚赵询”。虽已年代久远,但仍能辨认出一些图案,感受当时的巧夺天工之美。正殿和东偏殿的柱子上清晰的镌刻着立柱和施柱的时间。正殿东边第一根柱子上记载着“承安四年(1199年)四月十二日立柱,匠人潘济明。”“张敏张格柴椿赵显四人同施石柱四条。”东偏殿东边第一根柱子上记载着“大安二年同施人赵佐张格赵祐。”“匠人高平赵□,本村张辅成。”在中国历史上,有3位皇帝的年号为大安,一是西夏惠宗李秉常,使用时间为1075-1085年,一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使用时间为1085-1094年,一是金卫绍王完颜永济,使用时间为1209-1211年。1125年金灭辽,西夏也从未进入晋东南,这里的大安二年是1210年。
这座东岳庙经过较好的修缮,保存完整,建有碑廊,碑刻数量虽然不多,但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正殿较好地保留了金代的建筑遗存和建筑风格,可惜的是至今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屯城煤业的厂房建筑建于东岳庙西墙外建设控制范围内,对东岳庙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晚上八点,调查组中的每个人针对今天的调查情况交流了自己的所感所悟,最后由刘老师进行了总结。其中提到了“环境与村庄及庙宇之间的关系”、“时代变化对传承历史文化的影响”、“文旅融合”等问题。其中,在谈及“文旅融合”的问题时,刘老师指出文旅融合首当其冲的是要摸清家底,认真梳理好文化遗存,然后才能讨论文旅如何融合。
山西有着丰厚的古文化遗存,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文化价值。应当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记忆,它们值得我们去熟识,值得我们去珍惜。